这个月尝试了一款Final最近新出的无线耳机ZE3000 SV,这款耳机从设计到佩戴体验,有着一系列亮眼特性,像是新开发的f - Core SV驱动单元,10毫米的大动圈直径,还有Comfort ANC主动降噪功能,再加上蓝牙多点连接、风噪抑制等多种实用功能,对LDAC的支持,舒适的佩戴设计以及IPX4防水等级等,使其成为了一款舒适便携的HiFi真无线蓝牙耳机。
从外观设计来说,Final Ze3000sv有着简洁而不失精致的造型,佩戴非常舒适。这种舒适不是那种短暂的新鲜感,而是在长时间佩戴后仍然不会有不适感的持久舒适。让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戴着它听上几个小时的音乐,耳朵没有任何的憋闷感。
再看耳机的整体造型,线条流畅自然。它的大小适中,不会像一些大尺寸耳机那样显得笨重,充电仓设计得十分小巧携带方便。从充电仓取出ZE3000 SV时,指尖触碰到Shibo纹理涂层的手感令人惊喜,这种类似皮革压纹的哑光表面,既避免了塑料的廉价感,又巧妙隐藏了指纹划痕。
单耳4.9克的重量几乎让我产生佩戴幻觉,日常使用中即便长时间佩戴,耳廓也毫无酸胀感。虽然附赠了五种尺寸耳塞,方便我们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尺寸,多次尝试后更适合自己耳朵的耳塞,不仅能够带来更舒服的佩戴体验,也会让降噪效果更明显。
第一次用的时候,这款耳机的音色表现就非常让人惊喜,钢琴触键的颗粒感清晰得像是能数出琴槌敲击的次数,这种体验在无线耳机中确实少见,其f-Core SV单元的效果确实名不虚传,没有数字均衡介入的痕迹,倒让声音多了份原生的自然。
低频处理是另一个惊喜点,底鼓的冲击力足够带动运动节奏,却不会掩盖贝斯线条的律动。官方提到的f-LINK端口技术,或许正是这种层次感的来源。不过在地铁环境中,当环境噪音增强时,低频存在感会稍有削弱,这可能是物理降噪的天然局限。
特别是这款耳机还有着出众的降噪表现,办公室的空调嗡鸣、咖啡馆的背景音乐都变成了模糊的白噪音。与传统降噪耳机那种“真空罩”般的压迫感不同,ZE3000 SV的Comfort ANC确实更接近自然消音的状态。即便是自己在敲机械键盘,声音也会变得像隔着一层毛玻璃,既不会完全消失又不会干扰注意力,这种微妙的平衡对需要保持环境感知的自由职业者可能特别友好。
不过需要诚实地说,面对高频噪音——比如地铁进站时的尖锐摩擦声,它的过滤效果就不如某些强调降噪性能的竞品。但对于我这种每天使用不超过3小时的轻度用户,这种程度的降噪已经足够,毕竟完全隔绝环境音反而会带来安全隐患。
续航表现基本符合标称数据,在开启降噪+LDAC编码的情况下,单次使用约6小时后会提示充电,足够覆盖我的日常通勤和午休时间。充电盒的“易取设计”十分用心,耳机在充电仓内凸起的耳柄确实比平面设计更好取用,这个小细节可能是设计师的洞察所在。
相比于其他同价位的耳机,ZE3000 SV没有追求某个单项的极致,而是在音质、舒适度、功能性之间寻找平衡点。LDAC编码对音质的提升需要搭配优质音源才能完全展现,如果日常以流媒体平台的普通音质为主,或许不必强求这个功能。但当你找到匹配的音频文件时,那种乐器分离度的提升确实能带来惊喜。
作为定价中端的产品,如果你需要全天候强力降噪,或许有更好的选择;但若是追求自然听感与舒适体验的平衡,这副耳机确实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。
使用一月有余,这副耳机带给我的不仅是听觉体验。Shibo涂层的耐磨损特性,让我不再像对待电子产品般小心翼翼;收纳盒开合的阻尼感,意外地成为减压小玩具;甚至在不同场景切换降噪模式的过程,都变成了某种掌控环境的仪式感。
如何提高电脑的散热能力?选择风道好的机箱,根据情况选择风冷或者水冷,...
要说现在网络上什么最火?当然是AI人工智能了!小到AI对话、AI绘画...
在DDR4时代,三星很火。不过现在是DDR5的时代,海力士内存火了,...
最近入手了一块铭瑄新出的ITX主板,做工还不错,性能也很不错,非常适...
DIY朋友都清楚,鑫谷作为一家国产品牌,一直致力于生产高效能电源产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