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金测评】晁怎么读?晁错是怎么死的?晁错峭直是什么意思怎么读?
一、晁怎么读?
“晁”字的正确读音是 cháo(第二声)或zhāo通“朝(zhāo)”。
这个字主要有以下含义:
姓氏:例如汉代的晁错(著名政治家)。
古义:通“朝(zhāo)”,指早晨或日出时分(如《楚辞》中有“晁晦”一词)。
二、晁错是怎么死的?
晁错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、改革家,因“削藩”主张引发诸侯王叛乱(七国之乱),后被汉景帝以平息叛乱为由腰斩处死。以下是具体过程:
汉景帝时期,晁错力主削弱诸侯王势力,提出《削藩策》,认为诸侯国权力过大威胁中央,应逐步削减封地。此举引发诸侯王强烈不满,特别是吴王刘濞、楚王刘戊等势力强大的诸侯王。
公元前154年,吴、楚等七个诸侯国以“诛晁错,清君侧”为名发动叛乱(史称“七国之乱”)。叛军声势浩大,汉景帝一度陷入被动,部分大臣和政敌趁机指责晁错“离间宗室”,建议杀晁错以平息叛乱。
面对巨大压力,景帝决定牺牲晁错以换取诸侯退兵。晁错被以“大逆不道”的罪名,在前往长安东市刑场的路上被突然抓捕,穿着朝服被处以腰斩(一说诛杀全族),此事被记载于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。
晁错死后,七国并未退兵,汉景帝意识到必须武力镇压,最终派周亚夫率军平叛成功。
三、晁错峭直是什么意思怎么读?
“晁错峭直”是史书中对晁错性格的经典评价,出自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,原句为“错为人峭直刻深”。这里的“峭直”可以理解为性格刚直严厉、作风强硬、不徇私情,而“刻深”则指其行事严苛、手段强硬。这一评价反映了晁错鲜明的个性和政治作风。晁错在汉文帝、景帝两朝均以敢于直言著称。例如,他多次上书要求削弱诸侯权力,甚至不惜触怒权贵(如窦婴、袁盎等)。主张用强硬手段直接削减诸侯封地,而非渐进式改革。
晁错(人名)峭直(形容词)读音为:Cháo Cuò qiào zhí.
0 thoughts on “【金测评】晁怎么读?晁错是怎么死的?晁错峭直是什么意思怎么读?”
你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.
还没有任何评论,你来说两句吧